“自我”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敏感性”,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机制。敏感性一方面提醒人们彼此之间的界限,保护“自我”不受冒犯,不冒犯他人;另一方面,过度的敏感性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使社会在各种限制中变得不宽容。本文以《敏感性与自我》一书为载体,探讨“敏感性”与“自我”。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1张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7月5日专刊B04-05版《哲学与自我》。

B01「主题」哲学与自我

B02-B03「主题」我想,但我不在那儿

B04-B05「主题」脆弱中的敏感与自我开放才是真正的韧性

B06-B07《历史》神与祖先: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粤西南社会史

B08《社会科学》社区、地点、人物“后滩”往事

丨刘仁祥

从伤口中产生力量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与他人的不断互动:从最亲密的人到完全陌生的人;从面对面的交谈到网络上的擦肩而过。如今,与性格和经历截然不同的陌生人相遇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然,在这样的相遇中,除了美好的交流,我们常常也会受到伤害和冒犯。

在德国哲学家斯文娅·弗拉斯佩勒看来,这其实是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境况。她引用弗洛伊德的话,把每一个生物比作一个“小囊泡”(Bläschen):为了能够感知外界,生命必须向外界开放;但这种开放如果超过合理限度,生命在开放中如果变得过度敏感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时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生物必须形成一层负责抑制和过滤外界刺激的“皮肤”。但如果皮肤变得过于坚硬,生物就会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变得自我封闭,甚至窒息。如何在开放时带来脆弱的“敏感”与内向时导致封闭的“坚韧”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似乎成为了每一个生物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2张

《敏感性与自我》,(德) ,译者:许一诺 鲍翔飞,版本:乌托邦 | 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4月。

弗拉斯佩勒在《敏感性与自我》(:über und die des)一书中,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民权运动、“政治正确”之争和社会日益两极分化的背景下,提出了上述问题。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波又一波的社会变革浪潮,将女性、少数族裔、残疾人等群体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暴露在公众面前,呼吁全社会对他们表示同情,正视他们的苦难,捍卫他们的权利。另一方面,保守派谴责这种做法放纵了人性中脆弱的一面,将原本可以被激励和超越的人们困在了社会福利的陷阱中。在双方的争论中,我们看到了敏感性与坚韧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一方认为,要求人们坚韧不拔,是试图掩盖人身上不可磨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这将使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想象无法实现,甚至会毁灭人性; 另一方认为,要求人们培养自身的敏感性,必然会让人们在真正的挑战来临时变得脆弱。

弗拉佩勒戏剧性地把双方分别称为“列维纳斯派”和“尼采派”。有趣的是,在她虚构的“辩论”中,双方达成了共识:“伤口是力量产生的地方”(第49页)。伤口使生命体暴露在外界威胁之下,变得脆弱;但同时,伤口也意味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无皮”的敏感;在这种敏感中,生命不一定会退缩、腐烂或硬化,而是可以努力生长,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形态。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3张

斯文娅·弗拉斯佩勒是《德国哲学杂志》主编,也是科隆哲学节的创始人之一。她是《敏感性与自我》一书的作者。

敏感化的三个阶段

那么,我们如何从伤痛中产生力量,如何突破敏感性与韧性的非此即彼的困境?尽管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与西方不同,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敏感性与自我》的讨论去思考这些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从而在不可避免的敏感性化过程中,不至于陷入将敏感性绝对化的僵局,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性的自我更新留下空间。

弗拉斯波拉引入的历史视角在这方面很有启发。她引用了埃利亚斯对“文明进程”的描述,认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高度敏感的人(他们关心清洁、遵守礼仪、避免言语冒犯等)实际上是最近才出现的。因此,在敏感性历史的第一阶段,恰恰存在着不敏感的人。弗拉斯波拉用中世纪骑士“约翰”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约翰是个骑士,从小接受军事训练。暴力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只知道暴力。在他的世界里,体贴、关心,以及如今常见的某些基本行为规范,都是罕见的。对约翰来说,用手擤鼻涕是理所当然的事。他还会用擤鼻涕的手直接从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吃肉。盘子里是刚刚被宰杀和切好的动物。约翰不用叉子、勺子或手帕,而是用剑把食物塞进嘴里。他总是随身带着这把刀,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总是警惕敌人。每当约翰饿了,他就大口大口地吃肉,贪婪地把咬下的肉块蘸进共用的酱汁碗里。他一边吃,一边咂着嘴。他张着嘴,发出哼哼声,偶尔吐口水,毫无节制地说话。如果食物不合他的胃口,他就会把肉塞进嘴里。喜欢,他会直接说出来。对于所有话题,不管是否会激怒别人,约翰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别人被他听到的话伤害到了,那也在约翰的感知阈值以下。约翰和邻居分享一杯,饮料里经常会漂浮着碎屑和食物残渣,但约翰并不在意。每当约翰想大便时,他就蹲在过道里。当他晚上被尿意惊醒时,他就在卧室的角落里小便。他不在乎自己是否会被人看到。同样,他也不介意别人看到他裸体。在那个时代,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面前展示裸体是完全正常的。”(第 23-24 页)

这种今天让人感到“生理不适”的事情,在几百年前是完全正常的。其实,我们距离它并不遥远。在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在火车上大声喧哗,今天依然屡见不鲜。我们会说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不顾及他人感受”;但弗拉斯佩勒想要揭示的是,“文明”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顾及他人感受”的敏感度并非与生俱来。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4张

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纽约电影院》。这是一幅以电影院为背景的画作,整个空间被分成多个部分,右边是一个用手托着下巴的女人,左边是一个空荡荡的礼堂,孤独感跃然纸上。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5张

这并不是为不文明行为开脱。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不文明(不敏感)可能是人类的“默认状态”,但我们不应该把人类的起点,或者说人类为了保证生存所必须处于的状态,与人类最终能够和应该实现的目标划等号。对身边事物,尤其是身边人的不敏感澳门今晚一肖一码100准,展现了人类懒惰的一面。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活方式接近于非人性,甚至无生命的“自然物”。如果说不敏感的人可以被称为坚韧,那和说石头坚韧是一样的意思,不是夸赞一个人是人,更像是一种没有褒贬的中性描述。因此,如果有保守派认为坚韧的实现在于消除人类经过漫长的文明过程而发展出来的敏感性,那就相当于要求人们在惰性的意义上回归自然。 这样所达到的并不是人真正的坚韧,而只是一种不在乎任何事的“硬”,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死即坚强”,最终只能被更坚硬的东西压垮。如果一种价值观只是要求人们把自己变成“利剑”那样的无生命物体,那么它所提倡的也只是这种“固执”。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6张

《两种孤独》,(哥伦比亚)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译者:侯健,版本:新古典文化|南海出版社2023年4月。

从那个不敏感的起点开始,人类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逐渐发展出另一种生存和感受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与附近的人和平共处,人们通过自律将原本向外辐射的暴力转向自己,发展出各种“礼仪”。暴力并没有因为内化而消失,而是转化为韩秉哲所说的“皮下”形式,这也让人们对彼此的冒犯更加敏感。

从积极方面看,在敏感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变得更加体谅他人,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无论是出于习惯还是教育;从消极方面看,人们越是出于习惯和教育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就越不能容忍违反规范的行为,最终甚至认为别人总是故意冒犯自己,敏感化过程由此进入“过度敏感”阶段。

在这个过度敏感的阶段,社会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境或僵局。基于对西方社会的观察,弗拉斯佩勒讨论了以下问题:

对“同理心”的呼唤与推崇,一方面使人们更有能力、更愿意去体会他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背景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公,另一方面也使一些群体(如女性)陷入“应该同理心”的常态,或使那些本该提供帮助的人,因为对弱势群体的盲目同理心而失去了必要的距离感,以致于无法真正提供任何有用的建议。(第80、85、165-168页)

个人创伤经历的叙事()一方面为个体的独特经历进行了正当化,拒绝让其消失在中性的统计数据中;另一方面,也使得人际伤害的道德与法律判断与自称受害者者的主观陈述相一致,鼓励受害者的自我开脱与自我建构实践(第123-124页)。

后现代社会的人们追求“独特性”(ät),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这一方面鼓励了多元的自我表达,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越来越缺乏共同语言,社会陷入了分裂的危机。(第174-175页、第187-188页)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7张

《自决的孤独》,(德国)伊丽莎白·冯·塔登,译者:谷牧,版本: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

所有这些挑战都表明,正如第一阶段将复原力绝对化(不敏感)是有问题的一样,第二阶段将敏感性绝对化(敏感化甚至过度敏感)同样是有问题的。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敏感性与复原力的二元对立中,而出路在于寻找一种“中间道路”。但所谓的“中间道路”绝不是两种倾向之间的简单妥协,而是需要我们认识到对立的根源,甚至发现对立双方的共同预设,从而比对立双方更根本地克服双方共同的困境。

这就是弗拉斯佩勒所设想的第三阶段的意义。如果说第一阶段的特点是麻木不仁的韧性(“坚硬”),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僵硬的敏感性,那么第三阶段的特点则是弹性的敏感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敏感性中产生的韧性。这也是“从伤口中产生力量”的意义。由于我们现在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阶段,我们能否从敏感性中产生韧性,从而克服敏感性与韧性的二元对立,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挑战之一。

为了更具体地设想第三阶段的特征,弗拉斯佩勒提到了“反脆弱系统”,即“对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情持开放态度”(第 53 页)和抵制形式主义的“礼仪意识”(第 202-204 页)。在这里,她似乎指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态度,这种态度对未来持开放态度,对现在敏感,并且积极主动。

被动灵敏度和主动灵敏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弗拉斯佩勒对第三阶段——从敏感性中产生韧性——的设想,我们必须回到她在《敏感性与自我》开篇对两种敏感性的区分:“敏感性可以分为外向敏感性和内向敏感性、连接敏感性和分离敏感性、解放敏感性和压抑敏感性”(第7页)。外向的、连接敏感性和解放敏感性被称为“主动敏感性”;内向的、分离敏感性和压抑敏感性被称为“被动敏感性”。

虽然弗拉斯佩勒承认,主动敏感性和被动敏感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但在过度敏感的第二阶段,被动敏感性明显压倒了主动敏感性。回顾前文对敏感性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它既包括对他人的感受和经历持开放态度的一面,也包括容易被冒犯并因此倾向于孤立自己的一面。这两方面的差异,或许就是弗拉斯佩勒区分主动敏感性和被动敏感性的基础。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8张

《独行者的遐思》,(法国)让·雅克·卢梭,译者:袁小懿,版本:折射|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进一步说,弗拉斯佩勒对于从注重个体重建的精神分析转向注重外部干预的精神病理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解释,似乎表明,一味地把敏感个体视为没有自主权、需要外部保护、管理甚至拯救的“脆弱生命”,恰恰错失了敏感性最优秀、最有前途的潜力。在这种对操纵和管理的痴迷中,能够判断并负责任地行动的个体正在逐渐消失或退化。当社会制度乃至语言被当作纯粹的工具,当作可以任意设计、审查和重建的东西时,敏感性不再把我们团结在一起,而是不断诱发工具理性逻辑所制造的暴力。当人们越来越信任来自自身之外的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方案时,他们变得越来越依赖,这恰恰违背了敏感化过程的初衷,即让人们从惰性本性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什么被定义为“敏感词”,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道德家在追求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则中迷失,这种“法律痴迷”不过是精神僵化和“硬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整个社会层面对“敏感”事物的盲目回避甚至消除,不利于真正意义上培养人的韧性。弗拉斯佩勒建议,与其寻求确定性,不如采用德里达和巴特勒的方法,即通过戏谑地使用“语言泛化的失败”来抵抗冷漠和被动敏感的统一暴力。与其完全回避和禁止使用“酷儿”等词汇,不如让适当的群体成员在适当的场合戏谑地、讽刺地使用它们,或许更为自由。(第 139、142-145、219 页)

在区分了主动敏感性与被动敏感性,并揭示了后者的绝对性如何建立在对操作规则的自我封闭式迷恋之上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最后一个问题:敏感性如何产生韧性?这种韧性与不敏感时期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硬朗”有何根本区别?

对此,弗拉斯佩勒在《敏感性与自我》中似乎并未给出一劳永逸的答案,而只是说,主动的敏感性始终与艺术创作相联系,因此,由敏感性而产生的韧性也来自于不断的创作,来自于“伤口”脆弱的开放性所激发出的生机。

然而,“伤口”的形象,以及“反脆弱体系”、“礼仪”等概念,也蕴含着将“从感性中产生韧性”的使命局限在孤独个体身上的危险。弗拉佩勒似乎将希望寄托在个体的创造意志上,如同尼采一样,但这也对个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可能将我们推回到崇尚竞争的精英主义,推回到“你能行就行”的奥林匹克模式,推回到彼此孤立、拼命挣扎的境地。

综合探讨(2023年澳门今晚特马)如何处理敏感的自我  第9张

霍珀的作品《星期天》,空荡荡的街景和一个人。

但脆弱与敏感所带来的开放,是将人与人之间连接起来,在连接中“共同脆弱”,在共同的脆弱中加强连接。比如在爱情中,我们为所爱之人的脆弱而感到脆弱;这种脆弱,这种牵挂,并不总会削弱我们的力量,反而可能让我们感到比以往更加坚强。这种坚强,不是无坚不摧的坚硬,而恰恰在于承认并接受彼此的柔软,并决心以柔弱的身躯守护这份柔软。这才是真正的韧性,不急于一时一刻,而是能在时间中慢慢蔓延;它就像年年枯荣的草木,经得起“百折不挠”而“不屈不挠”。在保罗·利科看来,对他人的脆弱持开放态度,能够承担有限的自己,也是更高意义上的“责任”。责任的世界,是由无数横向连接、无数信任与承诺编织而成的世界。 它不同于基于超个人的法律或个人内心决定的义务世界,它或许更脆弱、更敏感,但也或许更具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