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古拉斯·马德的《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史》一书中,经济制裁也被称为一种威慑,“类似冷战时期的核威慑”。 (第5页)当然,经济制裁并不像核武器那样具有立即的破坏力,但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人们来说,制裁意味着短缺、长期饥饿、营养不良、缺乏医疗用品。因此,威尔逊总统在1919年断言,一个国家“受到禁运就会投降”。在《经济制裁》一书中,作者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制裁没有阻止冲突升级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32页)制裁是避免战争的工具还是战争的工具?经济制裁是如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30年后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发展到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阶段的?上述问题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经济制裁能让世界更安全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经济制裁很少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制裁对象很容易被规避,其影响往往落在无辜平民身上。制裁改变了战争与和平的界限,(第4页)使经济脱钩和政治对抗成为常态。马德的《经济制裁》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一个月出版的。西方对俄罗斯的贸易、金融和人员制裁再次使经济制裁及相关研究成为舆论热点。

经济制裁:封锁、遏制和对抗的历史

经济制裁是阻止战争的刹车阀

马德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制裁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对中欧地区的封锁。这场长达四年的封锁最终导致约30万至40万中欧平民和约50万土耳其人因物资匮乏和疾病而死亡。协约国和同盟国都认为封锁赢得了战争,因此战胜国将制裁运用到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塑造中,使其成为和平时期的“惩罚”工具。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六条规定,对违反盟约的成员国采取战争行为“将立即被视为对国际联盟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战争行为,各成员国在此承诺立即断绝与其一切贸易或金融关系,禁止其国民与违反盟约国家国民的一切往来,并防止违反盟约国家国民与任何其他国家国民的一切金融、商业或个人往来,不论该国是否为国际联盟成员国”。国际联盟试图将制裁制度化为积极的政策工具,法律的强制性使集体制裁具有威慑作用。在和平时期,对违反盟约国家实施经济制裁,不仅可以防止新的战争发生,而且可以惩罚、威慑和试图改造对方政府。

那么,作为制止战争手段登上国际舞台的经济制裁,是否达到了它的目的呢?在某些地区,它确实起了作用。1921年11月,南斯拉夫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北部,试图以武力实现其领土要求。在阿尔巴尼亚的号召下,国联派出调查委员会前往冲突地区评估局势。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威胁说,如果南斯拉夫政府拒绝接受国联的调查,就要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在国际压力下,南斯拉夫同意撤军,战争很快结束。4年后,希腊与保加利亚发生边境冲突,希腊军队入侵保加利亚,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国联迅速作出反应,对希腊实施制裁,最终希腊撤军,冲突得以解决。

国联以威慑和制裁手段强行介入军事冲突,“证明了国际主义者的期望——经济武器具有真正的强大威力”。其之所以在上述案例中奏效,主要基于三点。第一,世界经济网络的编织加深了各国的相互依存,如德国可以从全球贸易中获得自己所没有的锰资源,并通过以伦敦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支付。第二,制裁的合法性——惩罚侵略罪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第三,受制裁方规模较小,无法与国联背后的英法势力抗衡。

国联在处理上世纪20年代巴尔干危机中的经验,让经济武器的威慑力“名声大噪”。但如果美国、苏联不加入国联,制裁能有多大作用?一旦出现一个强大到挑战国联秩序的国家,制裁的威慑力,甚至制裁本身还能发挥作用吗?

经济制裁是战争的催化剂

经济制裁是否有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集体制裁中成员国的团结程度、单边制裁中国内社会的舆论、制裁的严厉程度、受制裁国的内部经济状况等。其中,参与国的政治意愿和执行力非常重要。在经济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中,制裁只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参与才能维护国际安全。(第199页)1923年意大利轰炸希腊科孚岛时,英法担心意大利采取报复措施,不愿升级制裁。而当时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则保持中立。英法一系列谨慎的举动,不仅助长了墨索里尼的扩张主义,也使“经济武器”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经济制裁:战争替代品的历史与现实,你了解多少?  第1张

《经济制裁》一书的后半部分则深入探讨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制裁的抵抗,以及这些制裁如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理论上,经济制裁可以阻止一个国家​​发动侵略。然而,如果制裁不够坚决或力度不够,侵略者可能宁愿承受短期经济损失,以追求长期战略利益。此外,经济制裁本质上是一种长期工具,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效果。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国际联盟启动了第16条机制管家婆一肖-一码-一中一特,58个成员国中的52个对意大利实施了制裁。他们不仅禁止向意大利出口关键材料,还试图切断意大利的外汇渠道。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制裁。作为回应,意大利对内采取了严格的配给和通货紧缩政策,对外则依赖德国经济的支持和援助。 对制裁的恐惧和对“反封锁”的追求进一步刺激了意大利的扩张主义。讽刺的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把经济制裁视为战争的前奏,而英法仍然认为制裁可以防止战争。“这种形式的经济战不但没有维持和平,反而加剧了1930年代的紧张局势,鼓励了紧缩和自给自足,限制了较小的国家,但对意大利等较大的专制国家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无独有偶,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日的禁运政策。1940年7月,罗斯福签署《出口管制法》,授权总统允许或禁止必要的国防物资出口。美国据此禁止向日本出口飞机、飞机零部件及其他相关技术设备。1940年9月,美国扩大禁运范围,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和废金属。1941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所有资产,一个月后,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及相关产品。石油禁运是对日本最具毁灭性的制裁之一。“苦于经济压力的日本”,最终试图以不宣而战的方式打破美国的封锁和制裁。

罗斯福总统宣布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及相关产品。图片来源:

总之,二战的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因制裁而遭遇经济崩溃或大规模社会动荡时,极端团体很可能倾巢而出,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行动。这也是为什么穆勒在《经济制裁》一书中强调,经济制裁是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竞争的重要方面。(第31页)某种程度上,经济制裁的结束并不是争端的结束,而是双方滑向战争的深渊。

经济制裁:重新思考美国的霸权行为

当军事手段过于激烈、外交抗议显得不足时,经济制裁往往成为执政党的首选。自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制裁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冲突中的常规“武器”。继英法之后,美国频频挥舞制裁之剑,成为全球最积极的制裁执行者。据美国财政部估计,过去20年,美国使用经济制裁的频率增长了约900%。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美国利用经济制裁“惩罚”不服从或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旨在迫使这些国家的政权或政府改变行为。在穆勒看来,美国之所以善于使用经济制裁这一“武器”,主要基于三大支柱:拥有独特的军事优势、在货币和金融市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高举意识形态旗帜。 (第471页)即使到了后冷战时代经济制裁:战争替代品的历史与现实,你了解多少?,这些支柱依然屹立,经济制裁的形式与20世纪上半叶相比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鉴于全面经济制裁的成本高昂,多数经济制裁具有选择性,仅涉及某一或某几个领域。此外,美国善于将金融制裁与贸易制裁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制裁的综合效应,如冻结目标国资产、限制其金融业务、增加跨境支付难度等,以削弱其贸易活动。尤其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在“美国优先”思想的指导下,金融制裁被频繁用作实现其政治外交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是集体制裁与单边制裁交替使用。近年来,美国更多地使用单边经济制裁,如对古巴、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制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巴经济,并减缓了对利比亚、伊朗的投资。但制裁也引发了一系列人道主义危机,如数百万委内瑞拉人逃离家园,数万名儿童面临饥饿威胁。

第三,经济制裁数量激增的同时,成功率却大幅下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发表文章指出,“自1970年以来,美国实施的单边制裁案例中,只有13%实现了其外交政策目标……经济制裁每年使美国损失1500亿至1900亿美元的潜在出口成本,这反过来意味着相对高薪出口行业20万个或更多的工作岗位的损失。”经济制裁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效力,因为目标国可以找到其他替代供应商和融资来源。例如,伊朗政府提高油价,甚至比美国政府实施的任何制裁都获益更多。也有不少经济制裁的反对者指出,制裁将加剧其他国家的反美情绪,阻碍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常运转。

如今,经济制裁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而演变为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广泛表现,但在封闭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依靠封闭、孤立的手段实现政治目标最终的实际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