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索马鲁肽确实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药物,并且引起了很多争议。

7月3日,索马鲁肽被曝增加“致盲性眼病”风险——根据波士顿哈佛大学附属麻省眼耳医院的研究,服用索马鲁肽者患“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3至6倍。前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和参议员们还在向药企喊话,要求“必须大幅降低索马鲁肽的价格”。

这一系列打击甚至让诺和诺德股价一度下跌2.87%,但好在并不足以浇灭国人对于这款减肥“神药”的期待,不过索马鲁肽入华之路仍难免坎坷。

6月25日,诺和诺德宣布其“减肥版”产品在中国获批,终于可以合法销售,然而6月27日,却传出“中国限量销售”的消息,立即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对此,诺和诺德向虎嗅表示,他们将“在(虎嗅注:索马鲁肽“减肥版”)上市后,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以谨慎的计划方式进行供应”,以保证患者用药的连续性,也就是保证已经开始治疗的患者能够继续接受治疗。

诺和诺德表示,目前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上市,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他们“正在努力增加GLP-1药物的产品供应”,并将“以负责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分销现有的产品供应”,并将遵循“一致的标准”。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民众的情绪。不过,仍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回应过于官方,并指出,目前“降糖版”索马鲁肽()在一些医院已经断货。

从部分医疗机构的反馈以及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出现诺和诺德大规模缺货的情况。诺和诺德向虎嗅表示:“2023年至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诺和诺德在中国市场的供应,更好地帮助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索马鲁肽是一种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和多种产品剂型的活性分子,目前诺和诺德已有3个以索马鲁肽为活性分子的产品,包括新近获批的诺和维(尚未在中国上市)、“降糖版”诺和泰(今年1月获批,尚未在中国上市)以及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诺和欣(今年1月获批,尚未在中国上市)。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其减肥用途,自2021年“减肥版”在美国获批以来,索马鲁肽便点燃了整个投资界的热情,诺和诺德、礼来等GLP-1药物研发公司纷纷从中走上名利双收的道路。

诺和诺德市值逐步逼近6500亿美元,礼来市值已达8690亿美元,追赶上台积电,两家公司把原本医药行业“领头羊”强生(市值3500多亿美元)远远甩在身后。

索马鲁肽位居榜首,占据GLP-1降糖药55%以上市场份额,减肥领域85%市场份额,业界预测今年其销售收入将突破280亿美元,索马鲁肽将晋升为新“药王”。

在此关键时刻,索马鲁肽“减肥版”在中国的上市,无疑为这一美好前景增添了助力。

诺和诺德也向虎嗅表示:“自获批以来,我们已经按计划正式启动药品供应相关流程,将尽快将这一重磅产品带入中国市场。”

要知道,中国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群体庞大,治疗需求旺盛,这对药企来说是一座新的金矿。

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肥胖率达16.4%,若加上超重人群,总占比超过50%。到203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或超过65%,相关问题带来的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根据Frost&T.的预测,届时,我国GLP-1药物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15亿元。

那么,诺和诺德真的会限制索马鲁肽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吗?

技术剖析(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下载)减肥“神药”遭中国人拒绝?  第1张

索马鲁肽注射液。

从:

又来“饥饿营销”?

“索马鲁肽销量的‘天花板’就是它的产能。”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对虎嗅开玩笑道。

事实上,由于试验数据非常好,且海外明星频繁推广该产品,索马鲁肽的需求增长非常快,甚至超出了制药公司的预期。

这导致欧美频频出现索马鲁肽等GLP-1药物短缺的报道,索马鲁肽和替泊肽均被FDA列为紧缺药物。

在国内,近两年并不是每个人每次去医院都能拿到索马鲁肽。一方面,由于当时我国批准上市的是“降血糖版”索马鲁肽,原则上只有糖尿病患者才能凭处方拿到该药;另一方面,索马鲁肽确实供不应求。在某电商平台上,官方店铺的索马鲁肽在部分地区也出现“断货”现象。

诺和诺德与礼来均在投入巨额资金扩大产能,据诺和诺德介绍,为扩大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诺和诺德将在2023年至2024年间投资超过230亿美元,这是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

同一时期,礼来公司的相关投资至少有90亿美元。

不过产能问题的解决似乎还需要一段时间,诺和诺德新增产能将于2026年至2029年投入使用;礼来首席财务官阿纳特曾公开表示,到2025年替泊芬仍将供不应求。

这让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高级管理顾问何斌告诉虎嗅,“所谓的限售似乎并不准确”,因为限售一般是指货源充足,但限制特定区域的销售,而索马鲁肽目前的情况是货源不足。严格来说,应该说产能不足,迫使企业做出销售计划。

即便在中国销量很少,也不能称之为限销,只是药品分销的偏好问题。

“这就好比我在家里办宴会,邀请谁来参加,这是与我的财产权相关的自主权。”何斌对虎嗅说。

随着庞大的中国市场的进入,GLP-1药物的供需关系是否会变得更加紧张?

与海外GLP-1药物爱好者们担心的相反,这款药物在国内上市初期的销量不太可能很高,因此能否在中国市场获得较高的分销权重值得怀疑。

从历史经验看,先进疗法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出现过不少供给不足的情况。比如辉瑞的新冠肺炎特效药P药()就曾一度“一剂难求”。此前,默沙东的HPV九价疫苗(商品名: 9)也让人急不可耐。这些情况也被指为“饥饿营销”。

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其实是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给予不同分销权重。虽然中国人口众多、患者众多、药品市场巨大,但购买力有限,有些产品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价格已经降到了底线,但依然昂贵,中国患者难以接受。

例如,我国医保降价后,索马鲁肽的“糖尿病版”诺和泰克,其1.5ml和3ml产品售价分别为478.5元和814元,即便在电商平台,七八百元就能买到一支,每月用药费用约800元,远低于美国该药价格(平均948美元/月,约6895元)。

不过这个价格在糖尿病用药领域还是很高的,集采和医保降价之后,国内常见的糖尿病用药价格基本都很低,比如“畅销药”二甲双胍,每片最低可以卖到0.3分钱。即便是减肥药,也有一部分年轻人觉得它的价格太高,转而选择价格更低的利拉鲁肽等GLP-1药物。

数据显示,诺和泰(索马鲁肽“降糖版”)于2021年进入中国,近3年其年销售额分别为3.03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3.19亿元)、21.96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23.11亿元)和48.21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0.73亿元),占全球销售额比重分别为0.9%、3.7%和5.0%。

由于价格低廉、市场规模较小,进口药很难在中国市场获得青睐技术剖析(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下载)减肥“神药”遭中国人拒绝?,尤其在GLP-1药物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数据来源:诺和诺德2023年财报/虎嗅图表。

对中国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上市初期药物的“短缺”问题,一般会在药物生命周期的中后期,市场需求充分释放、价格不断下降的时候得到解决。比如 9,202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22%,默克的财报也强调了这一点。2023年,这款产品在中国的批次数量同比增长了133%,不再是“一剂难求”。

GLP-1类药物在国内也有着诱人的市场前景,据统计,到2023年,GLP-1类药物将占据国内降糖药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比超过25%,年总销售额仅略逊于传统降糖“神药”二甲双胍。

据中信证券预计,到2030年,我国仅减肥类GLP-1药物市场规模就将达到383亿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市场对于任何GLP-1药物供应商来说都是不能放弃的战场。

但在产品迭代和仿制药的双重压力下(其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其在美国的专利也将于2037年到期),巨头们如今不得不更加关注发达国家的市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这一“急需”群体。

根据诺和诺德的业绩报告,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减肥版”索马鲁肽的销售额占比也不足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从治疗角度看,无论是降血糖还是减肥,持续用药都非常重要。

在这个体系中,中国的狂热节食者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部分。虽然“限售”事件得罪了不少中国人,但不得不承认,索马鲁肽、利拉鲁肽等药物在中国确实被不理性地购买和滥用。

据报道,去年年底,一名医生谴责那些试图减肥的人抢夺糖尿病患者的药物。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该药仅用于初始体质指数(BMI)≥30kg/m²(肥胖)或≥27kg/m²且<30kg/m²之间(超重),且存在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据《财经》杂志报道,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一名患者一次性服用了2.4毫克该药,这是推荐初始剂量的8倍,直接被送往医院。该女子BMI不到22,被同事认为是“漂亮”的美女,她的行为让为她治疗的医生感到“失望”。

技术剖析(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下载)减肥“神药”遭中国人拒绝?  第2张

从:

对于“滥用”问题,诺和诺德在官网等渠道强调,和未上市的诺和威都是处方药,用于治疗两种不同的疾病,不能互相替代,“患者必须严格遵照医生处方,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买药品,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降糖版”进入医保后,医保局早已有所动作,严防滥用。在几个月前发布的2024年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国家医保局将索马鲁肽超处方、超范围使用、倒卖等列为重点查处问题。随着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趋严,“减肥版”处方有望更加严格。

另一方面,作为享誉全球的减肥“神药”,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国人健康减肥,也是近期业内热议的话题。

国内多位内分泌专家公开指出2024年新澳版资料正版图库,肥胖人群短时间内不宜减重过多,一般3至6个月内减掉5%至10%体重为宜。因为减重会直接影响人体内代谢环境,需要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这样的标准可能就不需要借助减肥药了。

但鉴于现有减肥药物仍存在肌肉流失、停药反弹等问题,使用药物仍需谨慎。而且世界上减肥没有永久的捷径,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体重、保持好身材的终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