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青谈史》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全面探究魏晋青谈历史进程的著作。全书以时间为轴,以近两百位魏晋名家为线索,追溯青谈的源流,重新定义青谈的内涵,呈现两百余年魏晋青谈立体壮阔的历史。搜狐文化特邀本书作者、著名史学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龚斌教授,全面解答魏晋青谈谈什么、如何谈等学术问题,深度剖析为何“竹林七贤”在魏晋青谈文献中鲜有出现。

搜狐文化:请问“青檀”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它暗指什么样的精神活动?

龚斌:讨论魏晋青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青谈。明确青谈的内容、性质、特点等。否则,大家各执一词,难免无法共同探讨。在近现代青谈研究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认为魏晋青谈就是讨论《易经》、《老子》、《庄子》(三玄)哲学思想的玄谈管家婆精准一肖一码100%l?,其余的讨论都不是青谈。我认为,把魏晋青谈称为谈玄,是一种泛泛而谈。玄谈固然是魏晋青谈的精华,也是最具学术价值的部分,但青谈的内涵比玄谈丰富得多,广阔得多。 魏晋清谈除了谈玄之外,还有历史评论、政治哲学、人物评论、佛道论等,这些不同主题、生动、有趣、有意思的讨论,都是魏晋清谈的历史真实,而不只是深奥玄理的辩论。

我认为,青谈的性质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青谈是一种学术精神活动,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高雅讨论和审美探讨。第二,青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点古今人物,具有审美性。第三,青谈的语言生动、有趣,又具有积极意义,不同于琐碎、普通的家常谈话。因此,青谈是一种语言艺术。

搜狐文化:魏晋时期的青檀起源于哪里?为什么嘲讽不被认为是青檀的起源?

龚斌:魏晋清谈源于后汉名家的学术研究和论述风气,是汉末学风、学风转型的结果。

后汉经论是魏晋清议的源头之一。后汉经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皇帝亲自组织主持,召集大臣、名儒进行质问辩论,最后由皇帝评判其优劣;另一种是由民间儒士收徒。其中宫廷经论的学术活动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如魏末魏公曹匡设宴款待群臣,讨论礼仪,评点古代帝王之事的优劣,最后由曹匡评判其优劣,其形式即为后汉宫廷经论的遗风。

汉末人好言,谓之雅言、美言、正言。这种言谈有学术意义,语言动听,具有启发作用,有益于人的智慧。善言善语的人中,最著名的是著名学者郭泰,他是大家追捧的风流人物之首。善言善语是成为风流名流的主要标准。陈寅恪先生认为魏晋雅言始于郭泰,这种看法是可取的。所以,汉末言谈是魏晋雅言的重要来源之一。魏晋雅言有着神秘的内核,即具有哲学和美学的意味,其来源就是汉末言谈所展现出来的名流雅言。

汉末议论的最重要内容是人物评点与赏析,这是魏晋人物美学的直接来源。在此之前的人物评点是实用主义、唯物主义的,更注重人物的品德、学识。郭泰的人物评点则转而评论人物的性格、风度等抽象方面。从此,人物的认知有了审美意义,深刻影响了魏晋清谈的审美本质和理论品格。开篇《世说新语》,《雅》、《识》、《赏》、《评》等篇章中关于人物的故事,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当代魏晋清谈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魏晋的调侃也是清谈的源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对清谈的源头和性质的误解。我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论述这个问题,可以参考。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前面提到的命名问题,是清谈的性质既是学术活动,又是审美活动,以上两种活动都有语言要求,所以清谈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另一方面,调侃首先是调侃,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调侃取乐,没有任何学术和审美意义,不属于雅谈、美谈、正谈,也不属于名义上的理论,语言庸俗粗俗,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反应灵敏,口齿伶俐。在魏晋人的知识谱中,清谈就是清谈,调侃就是调侃。 二者不仅不相混杂,甚至截然相反。前者文雅,说教;后者粗俗,卖弄口舌。所以,早在魏晋人的观念中,清谈与调侃就是两码事。

观摩(澳门最准的一肖一码100)龚斌:魏晋青谈既是思维的竞争,也是语言的竞争  第1张

搜狐文化 魏晋时期的清谈文学中,为何很少出现“竹林七贤”的形象?“竹林七贤”在清谈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龚斌:除《世说新语》外,魏晋时期有关清谈的文献大多早已散佚,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清谈的文献就更少了。即使我们仔细挖掘《世说新语》和刘孝标的注本,也找不到关于竹林七贤清谈的资料。原因不太好猜,有两个原因,第一,竹林七贤清谈的发生地并不在清谈的中心洛阳,竹林七贤曾经生活在偏僻的河北山阳,他们的清谈当时的人很难知道。 证据是亲身体验过正始清谈的著名学者魏贯曾称赞晋初一流清谈家乐广:“自古人死,吾恐妙言灭,今复闻君言。”可见魏贯的眼界只是正始年间王弼、何晏等人的清谈。当落霞清谈不复存在时,河北山阳竹林清谈已不在他的眼界之内。其二,现代一些竹林七贤研究者对现存的嵇康集考证不足,不了解嵇康的《养生论》、《无悲无喜声论》、《答养生论》等著名散文观摩(澳门最准的一肖一码100)龚斌:魏晋青谈既是思维的竞争,也是语言的竞争,其实是嵇康能言善辩的真实记录。 他们认为嵇康只善于写文章,并不是一个善于闲话的人。这种观点与《晋书·嵇康传》“嵇康善于说理”的结论完全不符。因为他们不明白嵇康的文章是闲话的记录,所以他们身处宝山而不识宝藏,说嵇康不是一个善于闲话的人。这是大错特错!

竹林七贤在魏晋清谈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嵇康,更是清谈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突出贡献是拓宽了清谈的范围,《无悲无喜之声说》、《养生说》、《学无难成》、《无吉凶之屋说》等,或独创或拓展,尤其《无悲无喜之声说》和《养生说》两篇影响深远。东晋清谈的领袖王导,擅长以上两篇。

嵇康的清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征。魏晋清谈(包括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是自然与正统的关系问题。嵇康对当时正统的政治不道德和虚伪性感到愤怒,举起“超正统、顺应自然”的旗帜,对正统的批判毫不费力。他的清谈亦是如此。嵇康对理性的深刻探讨和细致入微的分析在魏晋清谈和思想史上享有盛名。

搜狐文化:《青檀史》中出现了近200位著名文人,比如王羲之、谢安、谢坤等等,哪一位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公斌:魏晋时期的文人如星,而魏晋史、思想史上闪耀的明星非王弼莫属。这位24岁便去世的天才,为思想而生,为思想而死。唯有天才,才能开天辟地。他是魏晋玄学的奠基人,是正始之声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深邃、思维敏捷、洞见超群,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也让后人受益匪浅。比如《世说新语·文学》记载,王弼年轻时,曾到裴晖那里谈话。裴晖问这位年轻人:“虚无,实为万物的本源,圣人不愿言,老子却一直言之,何以至此?” 王弼答道:“圣人明了无,无不可教,所以要讲有。老子、庄子总是讲无,以避有。”裴晖的提问,体现了孔子、老子以前难以调和的理论困境。王弼一语“圣人明了无”,立刻就突破了儒道两家的藩篱。王弼的理论创新令人印象深刻。当时的人对王弼十分敬佩,普遍公认他是正世因的最高境界,这完全符合史实。

搜狐文化:有说法称魏晋青檀是中国最早的“说话才艺表演”,您觉得魏晋青檀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龚斌:魏晋青谈不仅是思维的比拼,更是语言的比拼。青谈原本是文雅的谈吐、优美的谈吐、正确的议论。这就决定了语言的艺术性从一开始就成为青谈的品质之一。孔子说,言不雅则行不远。魏晋青谈把语言的艺术推向了极致。这其实很好理解,口若悬河或妙语连珠的议论,总是给人以启迪和感悟的愉悦。西晋青谈大师裴侠,与郭襄成婚三天后,便进行了一场青谈。邓灿《晋记》说裴侠善于叙述名理,言辞清脆爽口,凉如琴瑟。听了他的话,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无不折服。 由此可见,青檀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具有轻重、快慢、起伏、节奏等音乐之美。

当然,文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机敏,有的机智迟钝,有的快言快语,有的慢言慢语。总体上,魏晋文人话的语言风格厚重朴实。前者如郭象文人话,滔滔不绝,如锯末落地。裴骢“辞藻丰富,辞藻开阔”,被同时代人称为话林。另一位一流的文人话家是志敦,《逍遥游》千言万语,才华横溢,百花齐放。可见志敦文人话新颖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朴实派的代表是西晋乐广,他“以简言析理”,最简练的便是“正统教中有乐处”一语,思想深刻,朴实有趣。 因此,在讨论文人话语时,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千篇一律的语言。总之,文人话语就像一座语言花园,有的温暖,有的冰冷,有的簇拥,有的孤单,有的争奇斗艳,有的寂寞孤寂,但无不令人深思,让人细细品味,让人赞叹。

龚斌,1947年生于上海崇明,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名誉会长、世说研究会会长。他是中世纪文化、文学和中世纪佛教史研究专家,尤擅陶渊明研究、世说新语研究,著有《陶渊明集注》、《世说新语注》、《陶渊明传》、《南山真意》、《慧远大师传》、《鸠摩罗什传》等。

文/袁利聪 审稿/钱琪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