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主分享,一条带有招聘、求职、大厂、裁员等标签的帖子,再加上“听说小红书招人好”的俏皮梗,点赞数超过1000,三天内就能收到上百条回复和私信,夹杂着几十份简历。

在上发布招聘信息

有人开玩笑说,当“前博主”重返工作岗位时,招聘信息的受欢迎程度变得可以理解。

不过,小红书上的招聘体验与传统招聘平台完全不同,双方都有一丝矜持,也有一丝不同的期待。

招聘人员不再强势,而是有试探的心态,想找对小红书更感兴趣、更容易相处、工作要求比较特殊的候选人;求职者不再一问就问“工资多少钱”和“能不能面试”,而是先和自己的爱包交朋友,即使被拒绝,也会多问求职建议。

小红书的用户群体和社区氛围,看似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招聘平台的渠道,解决了部分人的招聘求职需求,但水下也隐藏着许多烦恼。

由于在小红书上发布招聘信息几乎没有门槛,所以也出现了一些高薪招聘的案例,其实是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诈骗。小红书还在招聘岗位上标明了“注意安全,请慎重筛选对方信息”。

招聘行业长期存在需求错配、资源错配、供需错配等问题,这给了高流量、高用户活跃的平台介入招聘业务的机会,但用户需要睁大眼睛,看看这些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是机遇还是陷阱。

小红书招人火,成功靠运气

小红书上有很多招聘帖子,很多都有上百个点赞和评论,这些帖子背后的招聘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个是企业人力资源和猎头。

拥有7年工作经验的猎头“最佳张张”(以下简称张张)近日在小红书上频繁发布招聘帖。

“有人想去越南做人力资源吗?严肃的帖子。越南外籍人力资源负责人招聘岗位发布后,张张收到了近100条评论,有的会说越南但没有人力资源经验,有的是高级人力资源但不会说越南,还有的询问越南是否有其他工作机会,工资和福利。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她其他海外职位的评论区,之后她还发布了首尔的HRBP、西班牙电力行业的销售经理和土耳其的财务经理等职位。

他之所以选择在小红书上招募,是因为张张对平台的差异化人群和免费发布感兴趣。她向《定焦》提到,外派本身圈子狭窄,传统招聘平台人才库相对饱和,求职者不会及时更新,很难收到匹配的简历。同时,猎头公司很难为一个职位在不同国家开设付费招聘平台账户,小红书聚集了分布在各个国家的中国人,猎头公司可以利用标签免费找到相对准确的人群。

小红书也被很多猎头用来应对海外公司想要招聘国内员工的需求,而中国关闭服务后,这部分跨境招聘的需求被小红书部分承担和消化。

图片来源 /

另一类是亲自出门“捞人”的创业公司老板,和齐文化传播创始人张磊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6月初,在正规渠道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张磊选择在小红书上发文招聘,不到一个月就招到了三个客户。该帖子仍在不断收到互动,“甚至其他公司的老板也在我的评论区招聘人员。

在小红书招人,与其公司属性有关。他在娱乐圈打拼了近10年,一直与大客户长期合作。张磊认为,客户执行是一份“不太难,但需要一点爱心才能做好”的工作,而受兴趣驱使找工作的年轻人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多。

招聘岗位发布后,张磊一下子收到了四五十份简历,近两百条评论和无数私信,有的不符合要求,有的降维(比如有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和海外著名大学的留学生前来应聘), 张磊向对方解释“不合适”,同时也会给出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这样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招进来了,他们不对双方都负责。

还有一类公司业务人员来小红书找同事。

在小红书,大厂里还有不少人亮相,以“想调自己找接班人”和“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会有人接班”为由发布内部职位晋升机会,引来了不少围观和求职者的咨询。

一家大型AI公司的业务总监小乔,因为HR最近很忙,需要为团队招聘一名运营人才。 没有太多时间在传统招聘平台上批量翻阅简历,想找合意、相处融洽的同事,于是小乔最终决定先在小红书上碰碰运气。

小红书贴帖一周后,她收到了很多私信和近百条评论,但情况却不出所料。很多完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也给她发了面试申请,而她只能在前期沟通环节不断拒绝别人,最后只有3个人被筛选出来进入面试,都卡在了第二面,因为领导要更专业、更熟练。

由于每天在公司待的时间长,小乔原本不想把招聘变成一件冷淡的事情,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同事,但最终因为这个职位要求求职者既懂技术又懂金融场景,专业要求很高,最后还是转向了传统的招聘平台进行招聘。

综上所述,因为用户群体的多元化和年轻化,流量的精准推荐,以及友好活跃的互动氛围,小红书确实可以帮助一些招聘人员找到他们想要的候选人,但也存在一定的意外2024新澳彩资料免费资料大全,也需要花费大量的隐性成本。

非典型招聘,成本高于预期

不难想象,在小红书这个原本大家用来休闲放松的平台上招聘,有着与传统招聘平台完全不同的招聘体验、流程和用户画像。

很多招聘人员的感觉是,浏览小红书的用户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是偶然触发,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传统招聘平台的用户目的明确,会主动推进招聘流程。

很多招聘人员在小红书上都遇到过没有实习经验、没有简历准备、没有求职意识、只有求职心的用户。“他可能会决定自己的专业和教育背景,如果他没有简历,他会让我给他推荐一个工作机会,这让人又笑又哭。”张张说。

此外,传统的招聘平台是以技能点、行业、薪资水平为导向的,而小红书是以兴趣和圈子为导向的,所以招聘人员在小红书中无法一目了然地看到求职者的背景和画像。

张磊也注意到,求职者可能也有同感,不清楚招聘人员的真实身份,或者不了解职位的具体要求,招聘人员需要和每一个来找他的顾问“科普”,讲解成本非常高。“双方都模棱两可,这增加了相互筛选的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尽量让对话看起来更人性化——在招聘平台上,大家会直接进入话题谈面试和薪资,而在小红书上,大家的期望值都比较低,会先打招呼,交朋友,哪怕有预感自己进不了面试过程, 他们也会聊点别的,给对方一些建议,“做不到'交易'也可以做朋友,招聘不再是冰冷的单向沟通”,张磊告诉《定焦》。

图片来源 /

在小红书上,求职者虽然没有背景资料,但拥有招聘软件上没有的栩栩如生的账号内容,不同的人对账号操作的重要性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HR人喜欢账号内容丰富的求职者,认为这样的求职者更可信,技能点多,性格更丰富。

张磊看到,很多求职者把小红书账号的1万多粉丝数写进了简历里,作为自己的加分项,但在他看来,社交账号的过度管理背后反映出了一些负面信号——精力和重心的分配与工作相撞,有上班的需要, 但也有一条出路可以成为一名博主。

除了沟通和筛选的成本外,很多招聘人员在小红书上提到了另一个招聘成本高,那就是在遵守社区运营规则的前提下,JD(职位描述)发布、简历投递、联系方式获取等。整个过程比较长,不熟悉规则就容易被认定违规。

在小红书招聘中,对适合招聘的岗位类型也有限制。

多位招聘人员告诉《定焦》,有定向圈、技术门槛低、通用型、小而美、兴趣驱动、非专业技能公司,更适合小红书上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的写照。

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资深HR小丽,曾经在小红书上给孩子找了一位家教,因为是私事,她不能直接用公司账号招聘,而传统的招聘平台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招聘,让朋友介绍她的周期很长,小红书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红书招聘帖爆火,求职者和招聘方竟都如此矜持?,一夜之间就收到了三四份优秀的大学生简历。

后来,她还尝试在小红书上注册公司账号进行招聘,结果却不匹配。她向《定焦》解释,如果是容易招聘的职位,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一天可以收到一两百份简历,没必要走这么曲折的路;如果是不好招的岗位,一般都会有招聘不力的原因,要么是工资低,要么是有特殊要求,需要他们通过猎头主动搜索或推荐,这在小红书上很难准确匹配。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很多上市公司和消费品牌也会注册公司账号发布招聘信息,或者举办转发抽奖、发送offer等活动,但这些行为的品牌推广目的大于实际招聘目的,账号运维人员与招聘人员不属于同一部门。

在“流量密码”之下,隐藏着许多烦恼

为什么小红书上的招聘信息突然在网上疯传?

一方面与近两年互联网行业持续的降本增效,以及大厂裁员消息频发有关,另一方面,2024年1179万高校毕业生即将涌入职场,纷纷开始在各类招聘平台投递简历。

中国网络招聘行业走过了27个年头,虽然未来自由、智联招聘、列品、BOSS直聘等传统招聘平台依然火爆,但人多的地方,招聘多的地方就有招聘,而今年,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开始发布招聘需求。

同时,随着之前小红书“辞职博主”的热潮,整个职场、面试、招聘相关话题在小红书上越来越火,同类型的帖子也成为可以无限复制的模板,各种不同目标的人前来分享流量。

厌倦了刷简历的麦麦和BOSS志彬的年轻人转过头来,开始频繁刷小红书上的招聘帖子,但慢慢地,他们发现有些不对劲。

艾伦是杭州漂泊者,今年她选择跳出老银行转型电商,却发现在杭州这个电商之都,她并不火,BOSS志品上的信息大多没看过或者没看过,所以想去小红书看看相关行业的情况。

艾伦虽然没有给小红书刷求职心理,但他能够经常刷招聘岗位,也刷了其中的理想岗位。经过几天的观察,她发现“这些招聘岗位里藏着很多地雷”。

图片来源 /

这些公司中,很多都没有在岗位上具体说明薪资范围,甚至连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具体岗位都没有具体说明,也不提重要信息,只写自己在招聘,并引导用户私下聊天。

在投递简历并与这些招聘人员沟通后,她发现很多公司都是以“低薪招聘”为目的在小红书上招聘人员的,因为往往在她寄出预期工资后,就没有人回复她了。

在正式招聘平台上,不同岗位的时薪都有标准,即使你跨银行投递简历时不了解市场,系统也会在沟通过程中弹出该岗位的平均薪资范围供参考。

此外,她还观察到一些招聘信息是虚假的,她曾经在小红书上接受过一次面试,却发现招聘人员引导她签约了一家MCN公司,其中有很多不平等的条款。

有专业招聘人员向《定焦》指出,由于社交平台没有进行严格的资质筛选,发布招聘和收集简历几乎没有门槛,一些有资质问题、业务问题、或人员配置不足、留不住人才的公司或个体户会在平台上招聘,甚至还存在很多骗局。

由于求职者无法确定公司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因此“高薪招聘”岗位还掺杂了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欺诈性信息,增加了招聘人员和招聘人员的信任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小红书上每个招聘岗位上都有“注意安全,请慎检对方信息”的提醒。张章和小乔在评论区和私讯中被质疑“是不是骗子”,无奈之下,只能贴出徽章来证明自己。

为了在小红书上成功获得offer,求职者需要牢记,无论他们看到什么平台的招聘信息,面试和入职流程都应该与正式招聘平台相同。

“正规招聘平台上搜不到的公司基本都是错的,90%收费个人的HR和猎头都是骗子,只要你觉得有点不靠谱,就算放弃了这个看似不错的机会,也不要一味地陷进去。”张张提醒道。

招聘行业的大多数人也不赞成提供专业招聘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他们认为这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而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叫陌陌,其实他们只是想隐藏自己,这样偶尔可以在网上发疯,而一旦账号绑到找工作,“就会有一种一直被监视的感觉”。”

即使是专业招聘人员或急于求职的失业青年,也不想每时每刻都看到求职信息,当他们打开社交平台准备放松时,让社交属于社会,让工作属于工作。

*图片来源:应受访者要求,Alan和在文章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