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丽聪慧、贞洁孝顺、重义气的汉朝公主,从繁华的长安来到遥远的长沙,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长沙,是长沙皇后,她美丽非凡,胆识过人,才华横溢,在政治外交舞台上辛勤耕耘,维护了国家的安定统一。

澎湃新闻获悉,为纪念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完成50周年,长沙博物馆将于7月16日推出文物专题展《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与她的时代》。展品来自湖南省、西安、徐州等地7家文博机构,共计近200件,涉及金银器、玉器、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多个品类,再现了西汉长沙国社会统一、物产丰饶、生活富足的繁华时代。

西汉时期(公元前 202-8 年)木板上刻有“渔阳”字样

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坡古墓公园抢救出一座西汉早期大型竖穴岩坑墓,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墓葬采用黄肠梯葬制,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犹如一座“地宫”。

渔阳王后墓发掘现场,清理完“黄肠提畴”后

黄肠体畦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墓葬类型。“黄肠”是指建造体畦的材料的颜色和形状。古人把剥了皮的长条形黄心柏木称为“黄肠”。体畦是指材料的堆砌形式和结构。“体”是指柏木的一端,“凑”是指向内聚集、拼凑而成的结构。因此,“黄肠体畦”是指在内棺和便器的外围,用数根黄心柏木以一端朝内的放射状均匀堆砌而成。

渔阳王后墓挖掘现场,清理墓室周围的走廊

这种葬制不是普通人的,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汉代礼制中重点阐述(2o24奥门正版精准资料)西汉长沙国渔阳王后与她的时代:回顾2000年前的巾帼英雄,皇室题鸠、椁棺、棺椁、边房、外藏居等,都是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阳王后墓室平面图

按照汉代礼制,黄肠题绸、子贡、边房、外藏古等都属于“天子制”,经天子特许,王公大臣死后也可享受这种葬制。渔阳墓出土的两具木棺也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其中一具上写着“陛下所赐:蓝玉三件,深蓝绸十一匹2023澳门开奖历史记录查询结果,熏丝九匹”。“陛下”所赐之物反映了墓主人与西汉王室的关系。另一具上写着“蓝线禅衣□□、□衣、丝线禅衣三件、□衣一件、白线禅衣六件、□衣一件、香线禅衣四件□衣。共二十六件,即王裞。”“裞”是指生者给死者送衣服、被子。 这里的王应该是指长沙王,可见墓主人与西汉皇帝和长沙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陛下的礼物”

墓主人的身份,从出土的印泥“长沙侯府”和漆器、碑文上的“渔阳”铭文,完全可以确认。“侯”是西汉时期对皇帝和诸侯嫡妻的专用称谓,“渔阳”则被认为是墓主人的自称。至此,基本可以确认渔阳的身份是长沙皇后。

“王宇”木柱

不少学者根据葬制、陛下所赐之物推断,渔阳氏是汉朝公主。“渔阳”在战国时期属于燕国地区,秦朝设立渔阳郡,应是她出嫁前被封地的名称。长沙国“势大而忠厚”,当时南越国不受汉朝控制,经常在边境挑起纷争,长沙国是朝廷阻止南越入侵的重要防线。渔阳氏嫁给长沙王,极有可能是为了拉拢长沙,牵制南越。

渔阳墓出土金、玉、漆、木、骨、角器等器物达2000余件,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当人们从如此多的器物中试图构建墓主人的身份时,得出的结论不应该只是“汉朝公主”和“长沙王后”。这两个一依附于汉朝皇帝、一依附于长沙王的身份,都与渔阳的男性亲属息息相关。“渔阳”本身应该是一个更为丰富的形象。

渔阳墓随葬品分布图(第二层)

图片来源:《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发掘简报》

本次展览除实物展示外,展厅还设置了数字展览,运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动画制作、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技术手段,让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渔阳王后墓的结构布局。

铭文“长沙元年”的铜壶,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2006年长沙风蓬岭张震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汉代诸侯一般都有自己的宗庙,遇到大事都会举行祭祀。“长沙元年”铜壶为祭器,口沿有铭文:“□壶,容一斗五斗,带盖,重二十六斤十三两,长沙元年造,第八年。”意思是说,这壶是长沙宫宗庙中的第八个祭器。“长沙元年”即长沙国年号,根据《史记》记载,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年号,与皇帝的年号既用年号又用年号不同,只用年号,不见年号。

重点阐述(2o24奥门正版精准资料)西汉长沙国渔阳王后与她的时代:回顾2000年前的巾帼英雄  第1张

玉佩与贝带饰,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1974年长沙斗壁山一号汉墓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玉佩与贝带饰,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玉璎贝带饰是汉代人缝在皮、丝腰带上的装饰品,用长方形玉石、玛瑙或琉璃做带头,饰以玉贝或玛瑙贝,佩戴者多为王侯、刘氏族人。此套带饰由透雕动物纹玉衡和12枚玉贝组成,均为透闪石软玉,色泽洁白,做工精巧。

玉佩与贝带饰,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玉佩与贝带饰,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这组玉匾式带扣和玉贝带饰出土于棺椁中部,左右对称,使用痕迹明显,为墓主人生前所佩带的丝质或皮质腰带上的装饰玉器。这组匾式带扣在左右两侧边框外缘均有圆孔,明显为专门制作,使用时应有铜(鎏金)或其他材质的外框。玉匾式带扣和玉贝带饰最早创制于西汉,成为王侯威严的重要象征。

西汉(公元前 202-8 年)四足双门陶炉

2013年长沙时代青城一号汉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作为以美食闻名的“网红城市”,烧烤在长沙的夜宵界中一定占有一席之地。其实,2000年前的汉代长沙人就已热衷于烤串了。游客可以来到展厅,看看这个汉代烧烤炉“双顶四足陶炉”,看看它和现在的烧烤炉有何不同。汉代人会把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等切成大块,串在烤串上,架起“烧炉”,点燃木炭,一手拿着烤串,一手扇动,等待食物出炉。不知道长沙的国王和王后在忧国忧民之时,是否也会邀上几个好友来吃一顿烧烤呢。

渔阳漆耳环杯,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吃烤肉总要喝点啤酒吧?漆杯是一种餐具,用来喝酒或喝汤。汉代漆器的制作工序复杂,人工繁多。《盐铁论》记载,制作一只漆杯需百人之力,其价格相当于十只铜杯,价格相当昂贵。由于漆器餐具比青铜器更加精良,深受贵族的喜爱,漆器自然而然地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五弦琴,西汉(公元前 202-8 年)

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

除了吃吃喝喝,当然还有玩乐!这把“五弦竹”是渔阳墓出土的一件木制五弦乐器,被学术界称为“天下第一竹”。竹因用竹子演奏而得名,演奏时握在手中,用竹尺拨动琴弦,即可发出声音。竹乐器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策》,《史记·刺史列传》中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弹竹的记载更是传奇。可惜到了唐宋时期,“竹”已失传,至今无实物,直到出现在渔阳墓中,人们才得以第一次见到这种古老乐器的真容。

饮酒游戏用的木制骰子,西汉时期(公元前 202-8 年)

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

骰子俗称“色子”,是玩饮酒游戏的玩具。与今天的骰子不同,这种木制骰子有18面,每面都刻有“1”至“16”的字样,其余两面一面刻有“酒来”,另一面刻有“角”。骰子游戏是汉代人饮酒时经常玩的游戏。由于它非常偶然,而且很容易活跃宴会的气氛,所以汉代人在宴会上经常使用它。

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2月16日。

(本文根据长沙博物馆、澎湃新闻历年报道以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整理)